1)第182章 蜀藩起兵_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2章蜀藩起兵

  翌日清晨,永历朝廷的文武百官开始组织撤离昆明。

  李定国传谕百姓,让昆明周围的数十万民众各自远遁。

  一时间,昆明城外哭声鼎沸,不少人扶老携幼想要跟随大军和朝廷行动。

  李定国看着眼前的一幕也是悲从心来。

  而永历帝虽然无能,可生性还是善良的。

  眼见昆明的局势如此,永历帝以恐清师无粮,徒苦百姓为理由,发布圣旨,让李定国不要烧毁昆明附近仓库中的存粮。

  以免清军到时候搜刮附近的百姓。

  李定国接到圣旨后也是赞同了这个方案。

  然而李定国和永历帝的此举,却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昆明一带的仓库中存粮极多,即便明军和百姓全力携带,再加上北盘江战事的损耗。

  剩下的粮草,仍然足够十几万清军食用到第二年的九月份。

  正如洪承畴所言:至今九月方完,不待用银买运,计节省银数甚多。

  孙可望时期的老本,秦兵们没用上,北盘江战起,永历朝廷又没能力送到家门口。

  最后慌忙撤退之际,来不及携带,却荒唐地落入了清军之手用以资敌。

  昆明一带的存粮,以百万石说其实都算是保守了。

  十几万清军能够食用大半年,按照军队口粮计算。

  十几万士兵在战斗时,一人一年至少得食用七八石粮食,远远超过训练时的五石水平。

  光是这一项,清军的消耗就已经在百万石左右。

  而清军和明军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他们随军携带的马骡众多。

  顺治甚至规定,八旗兵远征,每人要携带四匹马匹。

  得益于手中的马骡众多,光是多尼手中的数万兵马,随军马骡都至少有十几万匹。

  再算上其他清军的部队,十几万清军携带的马骡绝对在二十万以上。

  这马骡的粮食消耗远远要比士兵多。

  日常时期,士兵一天食用大半升粮食就够了,可马骡,特别是战马,一天至少得三四升粮豆,再加上干草。

  如果是战时,为了不让马骡掉膘,所需要的粮草会大幅度提升。

  清军装备的二十万匹以上的马骡,大半年的粮食消耗,而且还是战时,保守估计都得在两百万石粮食以上。

  如果再算上,清军的战线一度推进到磨盘山一带,作战时粮食在运输途中的所产生巨大损耗。

  清军大半年的军事行动,消耗四五百万石粮食,是绝对有的。

  从洪承畴的奏疏中可以看出,昆明附近的粮食存量何其巨大!

  而这还不是云南存粮的全部。

  在云南大治之后,大西军就曾因为仓库狭小,不得不暂借寺庙存储。

  从永历八年开始,孙可望就在蒙自、开远等地,修建义仓,用来存储吃不完的余粮。

  可以说,另一个时空中十几万明军遁入云南各地,能够坚持那么长时间的抗清行动。

  靠的几乎

  请收藏:https://m.9qi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