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六章 【恐惧过后】_文娱的良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恶意》对于校园暴力掀开冰山一角,那么现在《告白》则是直接明晃晃地将那校园里面的暴力摆在所有人面前,而且还是十分残酷恐怖的以暴制暴。

  最狠的复仇,不是杀人,是杀心。

  平静面孔下有一颗毛骨悚然的灵魂,极度隐忍的背后,是为了获得旷日持久的狠毒复仇。

  网上很多网友都在讨论这部《告白》,开始一股关于校园暴力的探讨。

  在这前面是《熔炉》里面孩子受到非人的性侵和折磨,可是现在包十一则是转而开始写孩子那些天真笑脸背后的阴暗与绝情,这让很多网友都表示接受不能。

  一个个都被包十一的恶意与告白给弄得凌乱了。

  凌乱过后,便是骇然。

  因为《告白》离他们并不遥远。

  ……

  根本就不需要柳城出版社多加宣传,这部《告白》就在《恶意》之后以独特的恶意魅力,现实残酷的故事火了起来,当然这里面也离不开包十一最先的熔炉效应。

  各大网站报刊也都报道,探讨关于《恶意》与《告白》这接连两部推理小说背后的含义,又或者说是背后的寒意。

  《文学时代报》——“至清澈至残忍的反差美学+暴力与死亡主题=校园暴力?”

  《人民文学》——“生命应该被重视,不应该视为玩笑。”

  《文学论坛》——“最震慑的是孩子们天真的话语,包十一笔下的校园不是活祭的地狱,更像一个大家都走错门的尴尬集散地,每个人都为了摆脱无穷的尴尬和孤独感用尽全力交流着,这是校园本质的可怕之处。”

  《推理世界》——“永远不会结束的告白,永远不会消失的恶意,永远没有尽头的推理,极具恶意的故事,极具真实的残酷,高中生包十一在他的推理世界里玩得出神入化,令人毛骨悚然,这是最惊人的推理小说。”

  ……

  在这里面,应该说最火的评论文章还是《读读新闻》对于《告白》的深度解析,而这也是校园暴力的冰山一角。

  “前不久进行了一项舆论调查,问及’为何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有6成以上成年人表示是因为’当今社会手机、网络的普及‘。对照这点来看,《告白》里的情节设置简直是不谋而合。学生人手一机,散播消息,互相告发和进行霸凌;女老师苦于少年法无法制裁犯罪者,所以只能自行复仇;路娜事件后,网络上出现了崇拜者和专门网站,故事里面女孩就是其中之一。”

  《读读新闻》这样一篇文章,真正是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和回复,现在关于校园暴力真正是话题不断。

  “校园里总有这样的现象,大家一起孤立那个最倒霉的人,冷暴力,或者辱骂或者暴打或者一些很残忍的行为。有人说小孩子是最残忍的,因为是无知的残忍才是真正的残忍。但其实身边的

  请收藏:https://m.9qi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