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七章 : 徐光启眼中的火器_我是朱由校我不当木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徐光启眼中的火器

  “这是三眼铳。”徐光启随手拿起旁边的一把火枪,说道,“这是太祖爷当时常用的火器,远可以射击,近可以砸击。可以说,当年曾经为我太祖爷建立大明王朝立下过不朽的功勋。是当时,军队中必备的火器。曾经压制过当时不可一世的蒙古骑兵。可惜,他的杀伤力,连普通的甲衣都打不穿。”

  “这是连子铳。是嘉靖爷时的一种火器。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连发,最多可连发二十多枚弹丸。由它改进的十连珠铳甚至可以连发一百多枚弹丸。可惜,他的设计太繁巧了,军士们在装弹丸时曾出现过很多失误。”

  “这是拐子铳。它的射程可达150多米,曾在抗倭战争中大展雄威。只是,它的威力虽强,但发射慢,而且,需要时常的降温。否则,就可能铳毁人亡。”

  ……

  徐光启抚摸着每一杆火器,向我娓娓道来。他似乎对每一杆火器的历史和优缺点都看的很明白。这些火器,就像他的孩子,也像他身体的一部分,简直熟悉到了骨头里。

  我默默的听着,也随着他不断的走动而不断的移动着自己的视线。脑海中也不断的浮现着自己的疑问:“既然这些武器都过时了,老先生为什么不把他们放进文物馆,而把它摆在教军场呢?”

  我最终还是忍不住问出了这个问题。老先生那招牌似的笑脸变得有些严肃起来:“陛下,这些火器在刚刚发明出来时都是最厉害的火器,他们曾伴随先帝们走过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历程。可是,时间在一点一点的过去,它们的优势也渐渐的变成了劣势。我把它们放在这里,就是要提醒我们的士兵,任何先进的武器都只能是一时的先进,如果我们不随时的对他们加以改进,我们随时都可能落后。其实,陛下,我们已经落后了……”

  老先生说到这里,略微有些沉默:“陛下,您看,这是微臣前些年从澳门带来的佛郎机火器。它用燧石点火,发射更快。而且,它口径小、枪身短、重量轻、后座力小,射程远。在200米以内都有很强的杀伤力。据说,这种火枪,在他们的国度,已经装备了有半个世纪了。在这五十多年里,他们的火器有发展到什么程度,连我也不知道。”

  说到这里,老人轻叹一声:“前些年,我就向先帝爷说过这些事情。先帝爷也允许我来通州练兵。可是,我得不到任何的支持,燧发火枪的研究始终停止不前。直到一个月前,有了陛下的大力支持,燧发火枪的研究才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今,我五千士兵基本上每人一把,只是,训练还少,他们还不熟练,射击的准确度也不高。”

  我接过一支燧发火枪。这是一支最原始的燧发火枪,线膛的,枪身大约有一米多点

  请收藏:https://m.9qi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